內容來自sina新聞
青春勃發佛山制造何時交棒 80後
在飛魚電商,一群心懷創業夢的外來年輕人,像鯰魚一般攪動著整個產業江湖。羅湛賢 攝
今年2月,80後柴華正式接替父親柴國生,擔任佛山LED龍頭雪萊特的總裁——“創二代”成功接棒,一時傳為佳話。
而在制造業大佬林立的順德,由28歲的梅州小夥蔡鐵強打造的飛魚電商帝國,正向百億目標一路狂奔。
“一代人重要的使命就是把上一代人‘幹掉’。”今年3月,著名財經作傢吳曉波在參與“中國制造·佛山論壇”時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消費需求還是企業管理都將以80後、90後為主導,由此他向參會企業傢再三呼籲,把世界交給80後。
回顧佛山產業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佛山制造所締造的產業和財富的神話,曾經也是個青春勃發的故事:梁鳳儀、李興浩、楊國強、何享健均是在30歲前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當上一輩的創業英雄逐漸老去,當互聯網為傳統產業帶來沖擊與洗禮時,佛山制造也面臨著如何重煥青春活力的命題。
在智能制造、電商等新經濟元素的勃興下,那些影響佛山未來走向的年輕人,其創業、就業的行為選擇將關系到佛山經濟形態的演變,這一群人的出路也成為觀察這座城市的重要風向標。
統籌:羅湛賢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羅湛賢 李慧君 高綺樺 藍志凌
“塔尖”交棒:
從“富二代”到“創二代” 隨著白手起傢的第一代佛山民企大佬們邁入知命之年,正當人們感嘆當年的新興產業如今已變傳統,佛山制造業的創富能力的邊際效應逐漸顯現時,一批生於上世紀80年代、在父輩光芒下成長的“創二代”的逐漸崛起,為佛山的經濟帶來瞭一股新風。
與勤奮、傳統的“創一代”偏重實體制造不同,他們的子女出身不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思維理念都走在時代的前沿。在他們的創業版圖裡,互聯網與金融等行業往往是首選。
胡詩敏,外表文靜溫婉的80後女生,卻有著多重身份:廣東大福摩托有限公司的接班人,還有創夢邦、地產O2O電商“i房網”等多個項目的創始人。
從英國留學歸來之後,她和朋友一起創辦瞭佛山首傢一站式股權眾籌平臺——創夢邦,旨在為投資人和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投融資綜合解決方案,幫助創業者迅速融到資金,幫助投資人發現優質項目。
不過,隨著佛山逐漸進入企業權力和財富交班的關鍵期,對於是接棒傢族企業還是自己創業?這是像胡詩敏這樣的“創二代”共同面臨的“選擇題”,也是佛山制造業所面臨的流向和演變重要命題。
2013年,共青團佛山市委和佛山市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佈《佛山“創二代”創業與傳承狀況調研報告》。調研結果顯示,佛山“創一代”90%正醞釀交班,4000多名青年“創二代”準備接班,涉及2000億元企業資產、5000億元社會財富。
在傳承與創新的選擇之間,不少“創二代”的選擇並非割裂。上述調研報告顯示,“創二代”對傢族產業普遍持認同態度,近7成人願意堅守父業。而如何將創新思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這既是眾多“創二代”的使命,也是“創一代”所寄予的期望。
2015年2月11日,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原總裁柴國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總裁職務,聘任原副總裁柴國生之子柴華擔任公司總裁。
這是佛山“創一代”順利向“創二代”交班的一個案例。同為80後的柴華從瑞士留學歸國後並沒有立即回歸傢業,而是在北京創辦瞭自己的投資公司,賺得瞭第一桶金。在外奮鬥五年後,柴華才回到雪萊特,擔任證券投資部部長,對整個公司進行規范化管理。
在這過程中,柴華將此前留學與創業的經歷逐漸發揮出來。在其帶領下,雪萊特2013年成立瞭全資電子商務公司,全面進軍電商領域。借助電商平臺,雪萊特成功搶占市場。在2014年第一季度,雪萊特在電商領域贏得開門紅,在公司四個經營單位中摘得公司內部銷售桂冠。
“隨著‘創一代’的財富逐步向他們的子女手中轉移,佛山應該形成一些‘企二代’俱樂部。盡管這一輪的風投高峰已經過去,但他們可以為今後佈局。”作為佛山“企二代”自主創業的代表,如今已成為全球IDG資本“自由人”的鄧耀桓認為,“企二代”可以利用自己手頭上的資源去幫助創業者,讓雙方共同成長,既有利於其承繼傢業,又可以讓現有的制造業資本助推創新創業。
中堅力量:對著機器沉思的年輕人
如果將佛山制造龐大的機體比作金字塔的話,像柴華、胡詩敏等“創二代”無疑是占據著金字塔的頂層,決定著今後財富和產業的大方向,但隨著佛山逐漸從依賴人口紅利到發揮人才紅利過渡,制造環節作為佛山產業的底層基石,同樣需要年輕的中堅力量支撐。
在順德陳村石洲工業區的一個車間內,同樣在境外留過學的本地人盧澤堅,選擇回歸制造業的一線,對著一臺龐大的機器琢磨沉思。
盧所在的公司,是廣東乃至全國熱處理技術裝備研發制造領域的“隱形冠軍”。生產的各類設備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汽車等高端精密制造行業。最近,該公司正計劃向工業互聯網發力,為此還專門成立一個團隊。盧澤堅是這一團隊中最年輕的一員,剛剛在此工作才一年,也是唯一的90後。
盧澤堅似乎天生就對制造業有所偏好,一來傢裡本身就是從事制造業,自小耳濡目染;二來他戲稱自己比較懶,“喜歡研究如何用各種機器去減少人力”。
兩年前,從東北這個老牌的重工業區完成本科學業的他,並不滿足於大陸裝備制造領域的知識,轉而向香港科技大學求學,深造機械設計及自動化。“香港在機械智能化和信息化上教學要比內地超前。”
研究生畢業後,盧澤堅剛開始選擇留在香港,在一傢3D打印公司擔任應用工程師。但他坦言,香港的產業氛圍與他的專業領域和性格愛好並不十分契合。“香港更多是服務業發達,制造業比較薄弱,原來的公司主要做代理商,自己頂多做一些後續的技術支撐,較少機會涉足到研發、生產等實操環節。”
隨著佛山吹響領銜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號角,一股機器代人、智能制造的新風逐漸在佛山這片傳統制造的土壤蔓延。最新房貸信用貸款的可怕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數據顯示,目前佛山應用機器人總數超過3500臺,從事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的生產企業約100傢。
在這股熱潮的催動下,佛山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也發生變化,在制造業勞動力需求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佛山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持續增加,而盧澤堅也選擇在此時回到傢鄉工作。
事實上,像盧澤堅那樣在自動化領域頗有造詣且年紀輕輕的中高端人才,正是佛山產業升級的所急需的新生力量。根據佛山人才市場對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目前計算機、電子電氣、機械儀表等理工類專業人才最為緊缺,但現實的年輕人才結構卻與之形成倒掛。2014年佛山市生源的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中,理工類畢業生占總人數的44%,文科類畢業生占總人數的56%
“80後、90後追求自由、討厭枯燥、艱苦的個性,與傳統的大規模制造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沖突與錯配。”盧澤堅告訴記者,像他那樣學機械出身的回歸制造業的案例並不多,“不少都轉去做銷售瞭,賣電腦、賣車的都有。”
他也坦言,自己並不願意回歸到傳統制造業枯燥且辛苦的流水線運作。現在的他,更願意坐在控制室裡研究各種機器設備的操控,與公司新開發的智能化柔性機器人系統打得火熱。
今年1月,以自動化、智能化為重要特征的“工業4.0”首次被寫入佛山的全會報告。作為佛山制造核心的順德,更於日前提出要打造全省機器人產業發一般信用貸款房貸利率展示范區。而在9月份,以“迎接機器人產業2.0時代”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博覽會也將在佛山新城舉行。
身處佛山這個廣東機器人產業的中心,盧澤堅感到異常興奮。在他的構想中,工業4.0理念下無人工廠並非難事。“今後,不但工廠的自動化水平會不斷提高,工廠與工廠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都可以互通聯網,而人置身於後臺就能監控一切。”
外來鯰魚:“瓜分田地”的電商逐浪者
正當一股股新生力量在佛山制造的內部勃發時,互聯網時代到來也讓佛山制造進一步敞開胸懷。梁鳳儀、李興浩、楊國強和何享健等30歲前就賺到“第一桶金”的青春故事,依舊激勵著一群心懷創業夢的外來年輕人,像鯰魚一般攪動著整個產業江湖。
午後,在順德北滘工業大道北一片舊廠房堆中,國內首傢電商視覺工廠隱匿於此。這個裝飾得頗有北京798味道的創意空間,聚集瞭一批80後、90後,正為這個傳統傢電重鎮所生產的各種傢電產品設計各種電商推廣方案。
與胡詩敏、柴華等銜玉而生、傢底豐厚、學歷非凡不同,這批年輕人大多來自草根、經驗不足,但追求個性,敢於去挑戰,做事富有激情,與比他們幾歲的老板蔡鐵強頗為相似。
蔡鐵強,這個梅州五華的80後小夥,9年前隻身來到順德,從原來連接訂單都成問題的設計公司,如今已成功轉型,並快速成長為業績破20億元的本土知名電商企業——飛魚,為格蘭仕、萬和、東菱等順德制造業巨頭代理電商運營。
肥龍正是其從創業開始就跟隨著他的小夥伴之一。比蔡鐵強還要小兩歲的他,如今已是視覺工廠的“戰術總指揮官”,管理著近百人的設計團隊。
學模具出身的他,原本應該成為一名流水線上的生產工。但懷著“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懷,他來到瞭佛山,憑著自學的幾個軟件和對設計的一點天賦,加入到正欲大展拳腳的蔡鐵強的飛魚公司之中。
2010年,國內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萬億元,此後每年以2萬億元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這股浪潮也為一心來佛山創業逐夢的年輕人帶來瞭新機遇。
彼時,剛滿23歲的蔡鐵強洞悉到這一趨勢,果斷將已經步入正軌的設計公司轉向陌生的電商領域,憑借在設計和營銷上的獨特優勢,飛魚在廣東電商界異軍突起,僅4年時間,業績就翻瞭超20倍,並正向百億級銷量發起沖擊。
而飛魚的爆發式發展,也讓充滿青春激情的年輕人快速成長,從初創階段兩三個人到現在的500多人。蔡鐵強成為大佬林立的順企江湖中罕見的80後風潮引領者,其90後的弟弟蔡演強執掌飛魚旗下年銷售額近4億元自有品牌;肥龍也從一名半路出傢的設計菜鳥晉升為飛魚創意中樞的負責人。
在電商一線中逐浪的肥龍明顯感受到,盡管反應稍顯遲鈍,但越來越多的佛山本土企業傢認識到線上的威力,主動擁抱電商洪流。
“很多上瞭年紀的企業老板自己對互聯網瞭解不深,但他們都願意在公司專門成立單獨的板塊或公司,讓他們的子女去探路電商新模式的發展。”不過,肥龍也坦言由於兩代人在觀念上存在差異,再加上話事權的不對等,雙方在新渠道的開拓上難免存在分歧,也阻礙一些企業的創新。
“佛山有很多企業都有很好的產品,但就是不太懂怎麼推廣,我們希望跟他們合作,一起來分田地。”肥龍認為,飛魚最大的優勢之一就在於年輕,年輕的團隊更懂得當下電商的消費主力80後、90後的消費心理。
隨著佛山制造與電商的打得火熱,佛山已開始著手建設本土電商專業培訓市場,同時針對本土生源不足的問題,通過與湛江、湖南、陜西等省市合作,探索從外地引進輸送人才。
這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像蔡鐵強、肥龍那樣的外來年輕人,加入到用電商改造佛山傳統制造的過程當中。
總指揮:王垂林 姚燕永
監制:胡智勇
策劃:何又華 龍建剛
采寫統籌:林煥輝
編輯統籌:梁銳
出品:南方日報珠三角新聞部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5-04-20/08535995720700663745883.shtml